更多服务
百年营销史:不同时期诞生了观念各异的众多营销理论
日期:2022-03-03 浏览

  20世纪之初,当时企业最关注的问题是生产——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约翰·洛克菲勒早在19世纪末就发现,把勘探、生产、运输、精炼、销售纳入一个公司体系中,可以最大限度提高石油的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基于降低交易成本的经营理论,他建立的标准石油托拉斯,可能是商业史上盈利最多的大企业。

  

  既然企业面临的问题是生产,关注的是效率和成本。所以市场营销一诞生,强调的就是如何提高从生产到消费对接的系统效率。

  1922年,弗莱德·克拉克给营销下了一个定义,促使商品所有权转移和实体分销所做的努力。

  营销的本质是流通,对于流通而言,毫无疑问核心是流通效率和交易成本。

  一直到1960年,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关于营销的定义还是——市场营销是引导货物和劳务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或用户所进行的一切企业活动。(后面我们还将多次引用AMA关于市场营销的定义)

  这是企业面临的第一个营销问题,如何提高流通效率。

  

  

  产品的年代:

  随后,在1929年从纽约证券交易所蔓延至全世界的大萧条,席卷整个欧美,并直接导致了二战的爆发,整个1930-1940年代,世界都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这显然不是属于商业和营销的20年。

  一直到二战结束后,随着战后生产的恢复,商业才再次变得繁荣起来。

  

  由于欧洲沦为战场,战争对于军火和食品的需求刺激了美国的大生产,扩大了全球市场,加上二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美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一跃成为超级大国。在1950-196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经济的活跃,刺激了市场营销理论和学术的发展,营销进入到一个百家争鸣的年代。

  20世纪50年代,这是市场营销从生产观念走向产品观念的十年。

  

  因为这时的企业关心的已不是生产技术和效率的问题,而是产品问题。企业只要生产出好产品,就会有人买,有顾客光顾。

  

  1950年,尼尔·鲍顿开始采用市场营销组合这个概念,试图搞清楚营销的各个组成要素。他相信营销人员,将会比经济学家、销售人员、广告人员走得更远。

  

  1950年同年,乔尔·迪安开始使用产品生命周期这一概念,随后西奥多·莱维特在他那篇著名论文《利用产品生命周期》中对这一概念给予了高度认同。

  从那时开始,产品就成了营销界一个基础并且富于争议的问题。

  

  而在广告界,50年代初,达彼思广告的董事长罗瑟·瑞夫斯提出了著名的USP理论,独特的销售主张。

  这一理论强调,每一则广告必须向消费者提供一个主张,让其明白购买广告中的产品可以获得什么功效和利益。

  这就是50年代,营销界高举产品观念的大旗,帮助企业解决产品面临的问题,生产什么产品,宣传什么功能。

  

  用户的年代:

  1960年代,美国经济日趋繁荣,技术的进步和竞争的加剧,一方面使市面上的产品变得同质化,另一方面产品的升级换代也在加快。

  因此,对于这一时期的企业来说,仅仅是把产品生产出来,告诉消费者产品有什么好处已经不够了。企业在生产产品以前,必须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产品能够打动他们掏钱包。

  这一时期,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用户问题。

  20世纪60年代,这是市场营销从产品观念走向用户观念的十年。

  

  1960年,西奥多·莱维特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成名作《营销短视症》,这篇论文奠定了他在营销史上的地位。他在文中指出,企业衰退的原因在于它们所重视的是“产品”,而不是“顾客”。

  而产品,只是满足顾客持久需求的一个现有手段。一旦有更好的产品出现,便会取代现有的产品。因此,生产“现有产品”的行业衰落了。

  

  如果不关注用户,而只是专注现有产品,那么任何企业都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就算你现有的产品再成功再辉煌。

  那么,再稍早一点点。

  

  1957年,通用电气的约翰·麦基特里克提出了“市场营销概念”哲学,第一次明确提出——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应由从前的“以产品为出发点、以销售为手段、以增加销售来获取利润为目标”的传统经营观,向“以消费者为出发点、以市场营销组合为手段、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来获取利润为目标”的市场营销观转变。

  它被视为营销史上的一次革命,第一次革命。

  

  由此催生了“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在1967年出版《营销管理》。

  

  什么是营销?

  科特勒说,营销就是管理消费者的需求。

  

  今天营销公司、广告公司做方案,基本上遵循的还是科特勒这个逻辑框架,从市场分析开始,找到细分市场和产品定位之后,来设计营销战术组合。

  

  这也是创立企业和品牌的一个思考路径。先想清楚用户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然后再开发产品,设定盈利模式,销售渠道和传播渠道。

  当然,我们不要忘记,“市场细分”这是温德尔·史密斯在1956年提出来的一个营销概念,一个市场上的消费者,其需要是不同的,寻求的产品也是不同的。

  因此企业必须对市场进行分割,并选择其中一个细分市场的需求,来开发产品进行满足,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产品差异化,避免同质化。

  

  

  竞争的年代:

  到了1970年代,历经黄金般的50、60年代之后,美国经济突然掉头直下。1969年,美国再次出现经济危机。

  这一方面是因为越战和林登·约翰逊总统的社会建设造成的巨大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所以杰克·特劳特说,市场营销的本质不是为客户服务,而是算计、包围并战胜竞争对手。

  市场营销是以竞争为导向,而非以需求为导向。

  

  20世纪70年代,这是市场营销从用户观念走向竞争观念的二十年。特劳特把商业比作一场战争——商战。

  

  由于竞争的加剧,市场上的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多,这时候企业面临的不仅是同质化的问题,更是品类分化的问题。

  由于产品太多,消费者连记住你是谁都成了问题——消费者心智极其简单、害怕麻烦,一个大品类下面最多记住7个品牌。

  所以企业必须成为某个品类的代表,从而在消费者心智之中占据一个位置。谁在消费者心智中的位置越靠前,市场份额就会越大。

  

  然后,企业再根据自己在用户心智之中的位置,确定战略性质:防御战、进攻战、侧翼战、游击战。这就是杰克·特劳特和艾·里斯的营销战。

  

  所以在1980年,沿着竞争这一路线,迈克尔·波特出版了《竞争战略》。

  怎么样打败竞争对手呢?波特教授提出了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

  (1),总成本领先。就算你的产品跟我一模一样,但我比你便宜,所以我就能赢你。

  (2),差异化。如果大家都一个样,那我就通过个性化价值、增值型服务来创造差异,实现盈利。

  (3),聚焦。在某个细分市场实现总成本领先或者差异化。

  

  所以竞争战略的本质是差异化,一家企业只有两种战略选择:要么低成本,要么高价值。

  而总成本领先其实就是一种差异化。这就是竞争战略。

  

  

  开放与回归:

  1980年代以后,市场营销走向了开放与回归。

  (1)在美国以外,日本、欧洲、中国相继崛起,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特别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后,经济发展成为全球主题,世界被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他后来提出了全球营销这一概念,并建议那些跨国公司向全世界提供一种统一产品,并采用统一的沟通手段。因为过于强调各个当地市场的差异,会增加企业成本,导致规模经济的损失。

  

  这一观点引发了巨大争议,到底应该全球营销还是当地营销,似乎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而在此之前,社会责任营销概念也被提出,企业在经营决策时,除了要考虑商业目标和消费者需求以外,还应考虑到民众和社会的长期利益,担任起社会公民的责任。

  

  (2)如何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承担社会责任,从而赢得公众舆论,如此才能在全球市场上有效地开展营销工作。

  这就是科特勒所认为的,塑造现代营销的三股重要力量:科技、全球化与企业社会责任。我们可以看到,营销越来越走向开放,走向社会,走向公众,走向全球。

  

  所以,在2005年,W·钱·金勒妮·莫博涅提出了蓝海战略。

  他们建议企业不要只关注打败竞争对手,而是要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不要只在现有的市场结构下做定位选择,圈一块地,闭门造车,而是要通过价值创新打破既定市场结构。

  只有以突破竞争为目标,从用户价值出发,对产品价值链进行重新设计,并实现成本结构的重组,才能创造出来新的消费需求,最终从竞争激烈、利润率低、增长缺乏想象力的红海,走向广阔的、全新的蓝海。

  按照竞争战略的观点,一间企业只能在价值和成本之间二择其一,要么总成本领先,要么高差异价值。如果你想给消费者提供差异化价值,那么就意味着高成本。

  而蓝海战略则表示,如果我们将视线从从市场的供给一方移向需求一方,通过价值创新就能同时做到低成本和差异化。

  所以说,蓝海战略,其实是对竞争战略的一次矫正。它提醒企业,营销的根本不是击败竞争对手,而是通过价值创新超越竞争。

  蓝海战略,其实就是一种价值创新理论。

  它通过价值创新打造企业的差异化价值组合,不仅满足用户需求,也使得竞争对手难以模仿。

  某种意义上,蓝海战略是协调了用户需求观念和市场竞争观念这两大营销观念。

  而只有不断给用户提供价值的企业,才能真正做到基业长青。这便是一种营销对人的回归。

  

  在这一百年的历史中,不同时期诞生了观念各异的众多营销理论。但我们不要忘记,不同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与商业环境不同,在不同时期下,企业面临的问题不同,因此诞生了不同的营销理论去解答、解决企业面临的经营问题。

  营销的根本,是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什么是营销策略?

  营销就是为了解决企业的经营问题。

  怎么解决问题?

  那就是从产品、用户、竞争上解决问题。

  

  7个套路告诉你职场水有多深?
一、服从第一从古至今,下级服从上级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当你把目光转向于现实中时,却会发现很多人都会有过冲撞领导的时候。如果做不到服从的话,想必业绩也是很难做得出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善于服从,巧于服从;
1.对有明显缺陷的领导,积极配合工作才是上策。
2.有才华能吃苦的下属更容易引起领导的注意3.当领导交代的任务确实很有难度的时候,其他同事畏手畏脚的时候。要有勇气的站出来承担,显示出你的胆略、勇气以及能力(要有完成此任务的能力)
二、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我们常谈的老话题了。但还是有一部分人严重缺乏敬业精神,同时还有一部分人不善于表现敬业精神。这些技巧要注意:
1.对工作要有耐心、恒心以及毅力。
2.苦干也要加上巧干。勤恳工作,埋头苦干的敬业精神虽然值得提倡,但还是要注意效率,注意工作方式。
三、学会拒绝:
在职场里面,有很多的老实人,他从来都不会去拒绝,碰见了同事找他帮忙的时候,不管什么事都会义不容辞的去帮忙,这样一来就会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时间一长,渐渐地别人就会认为这本来就是你应该做的。所以,我们在职场中,如果想要做出来成就,就要先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了做其他事,不然就要学会拒绝别人。
四、要学会说话:
现在职场中,日常工作基本上都是线上交流了,有那么一部分人本来平时就很少说话,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他们就像只会干活不会说话的机器一样。这样,在领导面前的时候,就更不知道说什么了,领导也不知道你干了什么,也不了解你这个人,以为你没有什么贡献。所以啊,在职场中,不要只知道干活,还要学会说话,学会怎么把自己做的工作给领导说,让领导知道,我们在这个工作中都干了什么,起到了多少贡献。
五、永远要向上级主动汇报:

  不管你身处的公司到底规模有多大,要记住你的老大都是日理万机的。每次等到他冷不丁地跑来问你然后一问三不知就是最尴尬的事情了,所以不如先发制人,经常主动汇报工作情况,永远比等着老大来问你要好。

  

  六、一切涉及到公司的财务金钱,必须要警惕:

  职场中涉及到的金钱,包括报销,预支,费用支出,一定要有依据,切不可大意,或者肆意妄为。因为一个公司最看中的是成本,应收,还有支出,有产品金钱的地方,都要慎之又慎。

  职场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小套路,其实更多的还是为人处事。只要做好自己,问心无愧。认真做事,再懂一些职场的小套路。一定能让你在职场里开心工作,甚至升职加薪。

  

  七、做自己分内的事儿:
永远不要越过你的直接领导,去做本职以外的工作。

  市场中和自己的领导。沟通。接触是非常多的。比如说别的部门要找你帮忙,记得千万要和自己的领导汇报。真的,领导的同意之后再去给别人帮忙。如果有必要。要让这个帮忙的人了,主管直接和你的领导沟通好,领导。对你会非常有看法。领导也是人。永远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问题,如果。你没有经过他或者这件事跟他自身的业绩无关,他是不会非常的愿意帮忙的。并且领导都会非常重视自己的权威。这是人的本性,如果你有一天你当了领导也会是一样的。

  

  人事专员面试简历自我介绍 小编:晓荧 157阅读 2020.03.05

范文一:

  

本人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可以和各个部门的同事相处融洽,配合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为人诚实并得到领导的认可!本人性格开朗,善于沟通,谦虚,自信。虽然新的工作和环境与以往的有所不同,但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已有的工作基础可以很快胜任,对此我很有信心!

  

范文二:

  

具备较高专业素养,性格开朗学习勤奋,态度认真,善于交流,具有较强的群众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有足够的自学潜力和应变潜力,同时能熟练运用各类专业软件潜力。大学期间在建筑施工现场兼职过,对其有必须了解,也经常参加广联达,斯维尔的培训,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认真执行上级安排,实习期间多次受领导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