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邯郸市积极均衡义务教育
来源:邯郸人才网 日期:2009-11-04 浏览

邯郸市积极均衡义务教育

谁也没有想到,河北省邯郸市26中,竟然在短短的一年半里起死回生。

  这所坐落在邯郸城乡结合部的中学,周围强校环饲,汉光中学、邯郸11中,家长宁愿跑远路,花大钱去择校,也不愿意就近入学。老师出去都不愿意说自己是26中的,学生就更别提了。外界已经给这所学校打上了“标签”,学校面临被解散的命运。当时26中一个班30多人,一个年级最多的4个班,少的才2个班,校舍破旧,人心涣散,老师想着调走,学生想着转学。真是山穷水尽,无路可走。

  但今年的10月29日,记者来到这所学校,看到的是一个美丽精致的校园,用校长王海霞的话说,可谓“脱胎换骨”。

  一个卖煎饼的老太太在26中附近摆了8年的摊儿,亲眼见证了这所学校的变化。“他们的学生以前衣衫不整,吊儿郎当,现在变化可大了,特别有礼貌。”这位老人说。

  王海霞说:“没有一所学校扶不起来,就看你怎么做。”

  一年半的时间,扶植起一所薄弱校,并非神话,而是邯郸市主城区扩强扶弱工程的成果。

  择校:三年内有效缓解

  两年前的6月26日,邯郸市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局宣布:三年内解决主城区择校问题。

  与别的地方一样,“择校风”也席卷了这座古城。每到“小升初”季节,各种各样的关照电话和条子纷至沓来,好学校的校长只能关掉手机“消失”!尽管这样,优质校还是人满为患。

  汉光中学校长袁金良就曾深受其苦,他告诉记者,学校那时一个班级最高时达到127人,占地18亩的校园竟容纳了5000多人。“现在想起都不敢相信,哪儿都是学生,操场上、走廊上……”更甚至于,因为学校人多,厕所都不够用了,只能把下课时间间隔开,即使这样,也不能解决问题。

  与优质校的“挤”相比,一些薄弱校却面临着“无生可招”的尴尬,有的学校片内学生流失率甚至高达70%。

  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无数的眼光盯着教育行政部门,等着这个难题是否真正得到解决。

  市教育局没有食言,他们实践了自己最初的承诺。

  2007年至2009年,邯郸主城区中小学择校生一年比一年少。

  现在的邯郸,公办学校择校风得到有效缓解。校长们都知道教育局的决心,这是不能触犯的高压线。袁金良校长说:“现在我更像一个校长了,可以认认真真去听课,搞教研。”

  如何有效缓解“择校风”,市教育局用四个字予以概括——“扩强扶弱”。教育均衡不是简单的平均化,而是让好学校更好,薄弱校变强,扩优就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一方面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做大育强优质学校,扩大优质学校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其辐射力;另一方面对新建学校进行高起点规划、强力度推进、高标准配置,增加优质学校数量。“扶弱”就是大力扶持薄弱学校,通过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薄弱学校的自主发展,使其逐步摆脱落后面貌,转化为优质学校,从而实现主城区义务教育的相对均衡。

  2009年,教育局还在招生指标上加大对薄弱校的倾斜力度,将省级示范性高中招生计划的公助生指标的70%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其中7%重点向薄弱校集中的城区倾斜。邯郸市11中、23中、25中、汉光中学最低录取分数线控制在市定线以下40分,其他相对薄弱学校控制在50分以内。10分之差,让薄弱校和优质校站到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起点。

  为了“扩强扶弱”,邯郸市教育局探索实施了“四种模式”:一是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盟;二是优质学校兼并薄弱学校;三是优质学校异地建立分校;四是新建优质学校。

  别人是双管齐下,邯郸是四面出击。短短的几年里,“四种模式”开出了丰硕的花朵。
新生:在蜕变中寻求希望

  作为四种模式之一“新建学校”的代表,始建于2005年的广泰中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其经历了艰难的蜕变。

  之所以有这所中学的诞生,就是因为邯郸市新开发了三广(广厦、广安、广泰)小区、政通小区、春晖小区等新建住宅区,考虑到这些住宅区家庭的教育需求,才有了广泰中学。

  事实上,不仅广泰中学一家,以后,凡是旧城改造、新建住宅区,学校首先都会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在邯郸市政府出台的《邯郸市主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中提到,在综合考虑旧城改造、住宅小区配套、流动人口分布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邯郸对全市中小学进行科学规划,逐步实现主城区学校的合理布局。同时对老城区占地不达标的学校,按照小学18亩、初中36亩划定红线,红线以内规划为教育用地,现有建筑逐步拆除,预留未来发展空间。同时,对新建、拆建小学、初中,校园占地分别按不低于24亩、40亩的标准进行规划。

  按此规划,广泰中学建成后,全市还将建12所小学、5所初中,才能真正满足主城区需求。

  从某种意义上,广泰中学是一个“先锋军”和“实验品”。教育局对这个先锋非常关注,投入也很大,崭新的校舍、漂亮的图书馆,城区招聘新教师,也尽量向广泰倾斜。

  但有了新房子、新老师,并不代表家长就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

  市政府主管领导和市教育局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从身边的亲人“下手”,把他们在片内居住的孩子送到广泰中学就读。

  有了领导的“以身作则”,一些观望的家长开始把孩子送到广泰来。但即使第一年来到这里的学生,还有转学的危险。

  学生张焰住在学校对面的小区,初中第一年考虑到离家近,来广泰就读。但读到初二后,家长扛不住了,决定让孩子转学到另一所优质校。张焰的班主任王利霞百般劝说也不行。孩子转校后,出乎家长意料,成绩下滑,最后也没考上理想的中学。提起这件事,王利霞就很惋惜。“广泰是小班化教学,我们更有精力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事实上,为了不“辜负”领导把孩子送到广泰就读的期望,为了让这个新生儿打出名气,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在广泰,每月班主任至少要做3次家访,一位老师为了劝说一位农民工家长不让女儿辍学,一周内4次家访。

  校长康月兰更是把自己以前积累的经验全部用在了广泰上。除了关心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这位热爱阅读,喜欢文学的女校长最喜欢的作品是戴厚英的《人啊,人》,因而坚信校长要把人道主义精神传递给教师,教师才会传给学生。而最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就是,每年的元旦、教师节、教师的生日她写给老师的贺卡。有的老师甚至把这份贺卡装裱起来,看作是对自己最好的鼓励。

  因为有了老师的用心,广泰中学让家长看到了希望,而一些曾经把孩子转出去的家长又后悔了,他们跟康月兰联系:我们能不能再回来?还有的家长为了能够符合政策,开始在广泰所属的片区买房。

  一所学校可以影响周围房地产的走向。在广泰如此,在汉光中学南校区也如此。
 辐射:好老师来到家门口

  2007年6月,汉光中学分校——汉光中学南校区成立,目的就是让没有优质校的邯山区百姓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扩强扶弱”,汉光中学分校“扩”的就是“强”,把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出去,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教育局是好心,但当地的老百姓起初并不领情。因为分校是在原邯郸市四职中的原址上建立的,大家都将信将疑。很多家长在观望,是不是“换汤不换药”,是不是最后还得找“总店”?

  来的不仅是一个校名,还有本校的几十名老师,他们真正代表了汉光的牌子。来之前,校长袁金良再三叮嘱,现在不仅仅是校长在看着你们,而是邯山区的老百姓在看,你们关系着均衡教育的成败。

  现实给了老师们严峻的挑战与考验。

  现任南校区教导主任陈湘辉永远记得自己来学校报到的日子:2007年7月13日,看到狼藉的施工现场,她的第一反应是傻了,心里很凉。

  凉的还在后面。

  当老师们和施工队一起把一所职业中学改造成普通中学后,南校区校长王忠敏想到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招生!而当时,招生工作已经基本结束,片内的学生都已经确定了中学。

  几经周折,老师们拿到了片内的学生名单,拿着名单,他们顶着7月的大太阳,挨家挨户去做工作,告诉家长分校的师资、分校的意义。

  陈湘辉老师尤其感到委屈,以前是别人“求着”自己上学,在哪里别人都高看三分,但现在为了招生,得“低三下四”求人上学。

  一分努力,一分收获。第一年招生,南校区341个学生,开学之后,又有6个学生“回流”,实现片内生报到率96%。第二年,更多邯山区的学生选择了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片内生报到率达到100%。一些家长说,我们不知道在家门口还有汉光中学分校,否则早就回来了。

  原先,一些家长不惜花大钱去其他区读书,现在,又开始陆续把户口回迁。南校区周围的房价也开始涨了。

  乐了百姓,累了老师。

  以前,陈湘辉老师的家就在本校区附近,不过5分钟的路程。而现在,要花费近半个小时的路程。尤其是北方的冬天,酷寒刺骨,很多老师为此都自备了护膝。

  路途的遥远不算什么,陈湘辉和她的同事们还面临了职业生涯的最大挑战:来到南校区后,不知道怎么教课了。

  因为杜绝择校,南校区的学生质量参差不齐,班主任董秀涛告诉记者,一些孩子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方法,自习课老师不说就不知道该干什么。

  陈湘辉老师是省级优秀班主任、省级模范教师,杜印朝老师是省级优秀班主任,安振芳老师是省级骨干教师,刘书梅老师是市优秀班主任……凡是来到南校区的都是本校的“精兵强将”,但都面临着教惯了好学生,不会教后进生的难题。

  “改变不了学生,就改变自己。”陈湘辉老师说。很多老师改变了教学策略,与家长沟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分层教学。

  数学老师冯便霞老师教初一,班上的一个孩子连基本的加法乘法都不会。家长都放弃了,但冯老师自己设计了独特的教学模式,硬是一点一滴把孩子教会了。

  “这几年最艰难,但收获也最大”,“我们和学生一起成长了”,老师们从改变中体会到了教学的乐趣,也深深体会到,这里的孩子更需要好老师。
结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择校,就是择老师。汉光把好老师给了南校区,深意就在此。

  纵观四种模式之首的“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盟”,盟的主要对象就是师资。

  2008年,邯郸市探索建立了通过强弱联合达到“双赢”的盟校管理体制改革。

   教育局规定,“盟校”内优质学校要选派一名副校长定向帮扶,常驻薄弱校,每学年“盟校”内优质学校每学科选派一名骨干教师到薄弱校任教,时间不少于1年。薄弱校也要派出1—2名教师到优质学校任教。

  汉光中学是26中的盟校。校长袁金良把一位副校长、5位老师派到了26中。两校考试同步、教研同步。每周一下午的第三节课,是他们共同的教科研时间。

  现在的袁金良感觉责任重大,帮扶期为三年,每年都要进行考核。更关键的是,“盟校”考核结果将与学校个体考核结合,对于流于形式、无实质性进展的“盟校”要及时调整。对该“盟校”优质学校的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25中牵手铁路中学和赵苑中学,23中联盟29中和荀子中学,复兴区箭岭路小学与市实验小学组成盟校,汉光中学扶助26中……10所中小学结成了4组“盟校”,市内三区也分别组建了覆盖全部薄弱学校的教育盟校体制。

  连新建学校广泰中学也收到了邯郸县6中抛来的“绣球”。去年,广泰派了主科教师去邯郸县6中,今年,还要陆续派音体美老师过去。

  不仅校际之间开始结盟,县域之间也开始实行对口帮扶。今年,邯郸市教育局又决定,4个义务教育办学水平较高的县(市、区)与4个相对薄弱的县结成4组“盟县”,县域联动,共同发展。
均衡:梦想并不遥远

  择校,在城市得到了有效缓解,而在农村,也并未被忘记。

  在主城区实行扩强扶弱工程的同时,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也在同步进行中,城市和乡村两条腿走路,正是为了实现城乡办学条件与办学质量的均衡发展。

  2007年,邯郸打响了计划总投入为29亿元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攻坚战。

  两年来,教育局发展规划处处长李大志一直做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具体工作,对农村学校的困境和现状情况非常了解,尤其实施工程之前,一些农村小学的陈旧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曲周县安寨镇朱秦庄小学,占地才1.5亩,没有校门,没有围墙,没有操场,只有两排平房,分作6间教室、2间办公室。”在这个学校,6名教师、6个班、105名学生,每个教师最多教10门课。

  朱秦庄小学并不是个案。全市3211所农村中小学,只有481所达到省定装备标准,仅占学校总数的15%。绝大多数学校无法正常开展实验课和其它专业实践课。更重要的是,学校布点过多,规模过小,设置并不科学。“85%的农村小学,是一轨制,一所学校,只有几个老师‘复式教学’,教学质量怎么保证?”李大志说。

  针对农村中小学规模偏小、质量偏低、包班教学等弊端,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暨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意见》,明确16个县(市、区)任务目标。首先提出实行“学区管理体制”,在县(市、区)行政区域内,打破乡镇界限,以2—4个乡镇、4—6万人口为单位设置学区中心校。由此,全市211个乡镇中心校撤并调整为131个学区中心校,学区中心校分设学区研训室,构建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区中心校和学校三级管理体制。实施学区管理,使800多名原中心校行政干部充实到一线,解决了办学成本过高的问题。

  同时按照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和学校布局向交通便利地带集中的原则,建设相应规模的标准化学校:在每5000人至1万人的区域内,将设置一所4轨制、校容量1000人、占地30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小学;在每4万人的区域,新扩建一所12轨制、在校生1500人、占地6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初中。

  有了宏观的方向,市教育局专门制定了《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标准和设计标准》,在细节上进一步完善。细节,细到什么程度?具体到学校的颜色、厕所设置、装修材料……

  李大志解释说,以前政府给钱,学校的建设“小打小闹”,今天刷个红墙,明天干个实验室,现在我们要一次投入,高标准地完成。尤其是扩建学校在设计时要考虑老建筑与新建筑风格的统一。

  10月29日,记者来到邯郸县工程学校。在一片萧索的农田间,这所始建于1948年的学校,异常醒目。教育局投入400多万元,修建了崭新的校舍、篮球馆。从外表上看,它与城市学校并无两样。

  记者见到了邯郸县三陵学区校长李付田,他介绍说,现在县里是“三级联盟”,邯山区与邯郸县结盟,明珠实验小学与三陵学区结盟,而作为三陵学区内比较好的工程学校,还要与附近的农村薄弱学校比如陈窑学校等结盟,优质教育资源就像接力棒,一棒一棒传下去。

  两年之间,城乡中小学硬件上得到极大改善,软件上也得到较大发展,但邯郸市探索教育均衡的道路并没有停止。今年,邯郸市教育局又提出“校本革命”,要求全市中小学以科学的态度、务实的精神、“革命”的行动,重新完善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模式。市教育局鼓励每一所学校大胆“革命”,除旧扬新,找到真正属于自己学校的特色。

  这才是真正的均衡教育,梦想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