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吃香的科研职位真的那么神圣吗?我非得读个研究生吗?
日期:2021-09-27 浏览
对于这几年的秋季校园招聘,最大的感触是,满目都是研究生。而且不止一线院校研究生多,二线、三线院校的研究生也不少。每场招聘宣讲结束,围在讲台前交简历的基本上都是研究生。虽然宣讲会场地选择在一线院校做,但是每次总能收到20%~30%来自二、三线学校研究生的简历,于是同事们都在大声呼叫:本科生去哪里了?

我们来统计一下,一场校园宣讲,400个人参加的话,200个以上都是研究生,可是我们是工厂企业,研究生岗位有,但一般仅限于公司工程部的一小部分岗位,其他岗位,本科生足矣。但研究生泛滥的结果是,我们也开始不得不面试很多研究生(当很多好学生都跑去读研之后,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的确也比留下的本科生要强一些),而这些学生在面试中的很多回答让我们只能感慨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和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差距是那么大。

一学生经历了连日的笔试、面试,到了终面,大Boss面试时问学生的职业规划,学生说:“我是××大学的机械研究生,所以我愿意从事研发岗位。”问其是否可以从事其他岗位,他思考了一会,“可以,但薪资要能达到我的要求。”而此君薪资期望是每月7000元(上海)。如果是研发类岗位是完全可能的,但他面试的岗位是工厂的生产部门,当然给不出那么高,于是,双方都遗憾浪费了不少时间。看一看简历,某二线工科院校机械研究生,HR面试完不无可惜地说:他如果本科毕业就到我们公司,现在工作了2~3年,收入应该已经不低于他的期望工资了,但现在一毕业就要这么多,只能说,市场会教育他的,希望他之后能够更实际一些,真是有点可惜了。

现在的毕业生,其实在我们看来也挺无奈的,他们本科毕业时正逢金融危机,出来找工作的确不太容易,很多人就趋利避害,想着多读几年书,毕业后应该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于是,大量的考研造成研究生毕业阶段又是扎堆地找工作,于是上述一幕就出现了。其实这种论调在我2002年大学毕业时已经出现了,那时候找工作应该比现在容易多了吧。可是那时候,校园里的基调也是考研好,考研妙,考研出来工作好,工资高,前途棒。结果,我自己也这么给忽悠了一把,我所在的专业是一个培养高校教师的专业,竟然一年招了10多个研究生,其实当时上海类似的高校岗位几乎已经不接受硕士了。听说现在我们专业已经一年好几十个研究生的录取量了,听到只觉得一个字“汗”。于是,在金融危机过去之后,甚至于2010年招聘井喷,好点学校的工科生只要不挂科几乎都有好几个Offer的情况下,仍然有大量的学生抱着“读研就有好未来”的想法,奔赴考研前线。

对这些学生而言,考研不是为了去多学点知识,更多的是逃避。但这不是办法。要不要考研,要不要做科研,其实说白了,大家都只是为了有个好前程。那么先来看看做科研的条件吧。

不可否认,科研单位从待遇到福利,一般都不太差(基本面情况),不过请记住,招聘条件中有这么个“潜规则”:好单位的研发岗位需要的研究生还有个附加条件就是名校研究生,所以研究生真的就业形势好的,也得一线院校。所以说,如果是二线院校毕业的工科生,本科阶段由于自己的综合素质,还比较容易得到一些不错的企业的Offer的话,等到同校研究生毕业,则往往投简历的时候石沉大海。因为招聘条件不同。

接着来看看,到底研发要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工科生研发(通信IT除外)。在很多领域,很多研发的课题都来自于生产实践。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是很难立刻在一个陌生的行业中做好称职的研发工作的。而现在,相当多的研究生的课题和应聘的工作关系也不大。

我有个亲戚,在美国做数学统计的教授,这算是个非常书斋、看上去理论性非常强的工作吧,但他最大的一笔研究经费是来自通用汽车,因为他通过建模减少了他们机械制造中夹具调试的次数和时间。而他的科研团队中,还有一些是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老法师。否则,这个项目很难成功。

而现在很多学生一上来就说我要做研发,你知不知道有多少研发岗位是能够让刚毕业的学生从事的?国企军企不说,在外企中,这个数量只占招聘总量的很小一部分。除非是一些绝对处于前沿的企业研发部门,大部分的工科研发在我们的规划中称为“Engineering”而不是“Innovation”。这两个词汇的不同就在于一个工程量是可以计算出来的,而且很多时候工作是有一定重复性质的,上一个项目的经验对下一个项目的帮助很大。而很多学生的目标职位其实是后者,对Innovation的投入需要公司本身有极大的财力,而此类岗位的供应量远远少于你的想象。就是Engineering的招聘,一般也是100个这类职位中,有30个招聘应届生已经很多了(国企可能会高些,因为国企有时候应届生招聘本来就占了招聘最大的一块)。但如果综合国企所有招聘岗位来说,研发工程岗位所占比重肯定不高。而一个研发生产结合的企业中,研发工程类岗位所占比重一般最多也就20%左右(扣除工人数量)。社会招聘的比例相信也不会高到哪里去。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去前程无忧之类的社会招聘网站搜索一下研发岗位,看看同行业岗位总量,再看看所谓研发岗位对学历的要求,相信很快你就会受打击的。当一些一线学校工科学生还能有研发岗位的时候,那些来自二线甚至三线学校的学生,就真的没指望了。当然,如果家里有过硬的“关系”,自动忽略此条。

现在很多学校是100个本科生,50个以上的研究生,你觉得这50个人都有可能去做研发吗?不可能啦。最终有些研究生只能拿着本科生的工资去就业了。比起本科生,他们不仅年纪大了,期望也高了,但就业面反倒窄了,于是这些人当然不甘心干那些本科生就能干的活。工作1~2年后离职的又是一波波人,这样的现象,造成了招聘资源的大量浪费。这类学生一般在找工作初始,都会去报那些只需要本科学历即可的工作,而拿到Offer以后,又嫌工资低,直接拒了。这也就能解释为啥类似我们这种以工厂制造为主的企业开招聘会来的都是研究生的原因。最后公司没招到人,而一些略差一些的二类院校的本科生也没机会了。毕竟每个公司的面试团队精力有限,往往在一个地区停留的时间也有限,面试时间都被这些研究生挤掉了,本科生自然没机会了。这个叫做误人误己。现在很多公司都是需要本科生的职位就是录用了研究生也是给本科生工资,公司的态度是你爱来不来,毕竟此时你不来立马有人给我填坑,如果你秋季接了Offer回头春季毁了,对公司更麻烦。秋季招聘会现场往往比较热闹,但同时,招聘效果却不好,为什么呢?因为秋季真正找工作的本科生在好学校的不多,比如一个专业有100个本科生,其中50个要考研或出国,25个在春季暑期实习生招聘中,找到了留用的公司。那么,秋季真的很认真找工作的只有25个人了。于是,一场宣讲会出现了350个研究生、150个本科生的情况。当然50个考研出国的不可能都考上,于是,弄得企业还要多花一笔钱做春季招聘,劳民伤财。对那些二线、三线院校的研究生而言,真的要找个本科生工作到后来都发现不那么容易,你想去,人家还不放心录用你呢,就怕你做了没多久和自己本科毕业的朋友一比较,心态失衡,跑了。

其实在我们每天浏览的简历中,相当多现在做研发的人一开始从事的是生产制造的岗位,做到后来,逐渐由于资历的上升而进入研发工程岗位,特别是工科,老法师是存在的,这和IT通信这类近20年突飞猛进发展的行业还是很不一样的,所以一毕业就去做研发,不见得是明智的选择,而且说白了,要做研发,还不就是看中一个办公室环境,一个待遇,一个所谓的发展前途嘛?其实找个好的公司,无论是工业工程、精益生产、质量管理还是先期制造,都是可以诞生专家的地方,做得好,待遇也绝对不比所谓研发工程来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