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层级制管理负功能中最大的发展特征是形成了官僚主义
日期:2021-11-20 浏览

层级是无处不在的,层级之间的博弈也是无处不在的。按传统的管理模式运作,一项工作安排要经过以下程序:总裁与副总拿出工作计划传达给部门总监,部门总监召开部门会议布置工作任务,再由各直线经理通知到各个执行小组及其他员工。同样道理,来自工作一线的信息反馈也要经过相同的路线向上传递。层级多是导致管理线过长、管理时间成本过高的“顽疾”。由于层级多、管理线长,双向信息的传递均较缓慢,且易造成变形或流失,影响决策和管理效能,降低企业营运效率。

如果层级较少,则会产生一个直接影响,就是管理幅度较大。在规模较大的企业里,有些部门直接管理一二百名甚至更多员工,很多集团公司还有间接的管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盲目追求“扁平化”,职能部门便很难驾驭如此大的管理跨度,无形中造成工作粗放零乱,势必降低管理的效益和秩序。

层级制管理负功能中最大的发展特征是形成了官僚主义,这是管理制度的一种弊病,也是在层级制管理人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点表现。

1.形式主义

即员工行为要按照一套严格的规则和章程来进行。由于过分强调照章办事,形式主义使组织成员的行动长期受到规则的限制,员工变得墨守成规,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了解和应对新的情况和问题,变得毫无弹性,组织的目标和效率反而可能因此丧失。

2.本位主义

层级制组织强调分工的明确性,虽然各司其职,但是也会造成彼此协作上的欠缺,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以及“踢皮球”的现象。本位主义也是较易出现利益冲突和沟通障碍、阻碍组织发展的一个方面。

二、毫无效率的流程

企业内部常遇到这样一些场景:

a.两周前就申请了,现在仍没有结果,到底审没审批?

b.申报跟客户签订合同,结果没等到审批,客户早就找别人签了;

c.不了解他们所做的事,为何一直需要来审批?

……

企业内部这样的抱怨不绝于耳。甚至连几十个人的小企业申请一件事都要耗费很长时间,相关不相关的人都要来签字:主管签完交给经理;经理签好交给总监;总监签完又直接提交给副总;副总写上“呈报总经理审批”后又到了总经理那里;总经理眼都没抬一下,要不写上“同意”,要不直接放在桌面上挡灰尘……原本一个只需小流程的审批表,好像落叶一样惨遭风吹雨打。

为何众多企业都会出现这种“裹脚布”式的流程呢?

1.基层人员:我可没权限

对基层人员的授权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小概率事件。基层人员遇到问题了第一时间就是上报,上报后就是等待,很多员工因此丧失责任感、投入感和方向感。这一问题的本源就是授权体系的问题。

2.中层管理人员说:等领导拍板

虽然在流程中设置了中层管理者,但仍然需上级审批,中层管理人员于是就将所有事项全部推到高层面前。这一问题的本源除了授权管理以外,责任管理也是一个待建设的问题。

3.高层管理人员说:是要审核的

很多高层管理人员存在集权思想,不仅要牢牢控制自己的权力,还要去争权,导致很多流程不得不经过很多高层管理人员。高层治理是这一个层面的主要问题。

4.老板说:对他们不放心

如果事无大小都经过老板的话,就会出现:老板累死,员工先闲死后忙死的现象。这是过度集权管理和领导力的问题。

流程优化的意义之一就是使点对点中的每个流程环节有增值,否则这个环节就可以不要。过多的行政审批可以集中开会解决,而流程本身应该是减少沟通成本的,更要有原则和制度保驾护航。在流程的审批过程中,应是一种遵守规定的流动——审批本身是一个合规的过程,而不是在行政权威中流转的过程。这种毫无效率的流程阻碍了组织发展,是组织“高胆固醇”的一个重要指标。